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59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访不能成为例行公事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5-2-12 18: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近日,上海有中小学教师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家访,相关话题随之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无独有偶,浙江有家长在网上发起“是否喜欢教师入户家访”的调查,三天时间就有6200多位网友参与。其中,5300多人投给了“不喜欢”,占比高达85.5%。

家访曾经是密切家校关系的重要方式,为什么现在却越来越遭人“嫌弃”?来自家长的一个高赞评论颇具代表性:“微信群随时可以沟通,何必劳师动众上门家访?”

从家长的角度看,现代通讯方式丰富多样,老师如果真的有心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情况,随时都可以进行线上沟通,完全没必要登门拜访。毕竟,接待老师家访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何况,随着时代发展,大家越来越看重家庭和个人隐私,难免会有人不愿随意被搅扰。

实际上,对于老师来说,家访也是劳神费力的苦差事。过去,人们的活动半径普遍较小,学校班级人数也不多,老师家访相对容易实现。但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班级学生越来越多,老师要想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进行家访,着实并不容易。因此,如果征集老师关于入户家访的看法,反对的声音恐怕不会比家长少。

老师压力大,家长不领情,入户家访为什么非做不可呢?谈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家访:“客套寒暄”加“拍照填表”,当入户家访成为例行公事,难免令老师和家长双方都感到身心俱疲。某些学校执着于此,与其说是促进家校沟通,不如说是追求一种凌空蹈虚的仪式感:入户家访作为一种“传统”,应该而且必须予以保留。

《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班主任每年至少要对每名学生进行一次家访。不过,家访未必一定要入户——家访的“家”,应该是家长,而不是家庭。其中真正的核心在于“访”——如果有心去“访”,就不妨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既可以由老师走进家庭,也可以请家长走进学校,何必一厢情愿“一刀切”?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