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语带来的乡愁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09-2-18 10: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0多年前,当周游列国的孔子像捍卫生命一样捍卫着汉语“雅言”的文化地位时,他绝对想不到,今时今日,在“数码时代”和“商品经济”的挟持下,汉语却成为逼近我们心头的另一种“乡愁”。

  在大连,近日的一场全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中,错字连篇成为普遍现象,一篇600字的作文中竟然出现几十个错别字。同时,那些被认为很“酷”的网络语言很自然地出现在孩子们的作文中。

  在沈阳,标题为《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的考试卷被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在博客中发牢骚:“‘核按钮’三字彻底雷倒了我的一颗中国心……”

  在各级学校乃至幼儿园,无一不呈现“万般皆下品,唯有英语高”的功利态度。假期补课,英语老师家门庭若市,语文老师家门可罗雀,人们调侃:陶渊明、李白吃起了“英格丽是”的醋。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疾呼:当下汉语的应用,已呈现“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四大苗头。

  把恶搞当流行,把无知当无畏,把工具当文化,在对传统文化失去敬畏感的世风下,世上最美的语言――汉语给我们带来的“乡愁”竟是如此的凝重。有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某网站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使用英文的竟以中国最多。

  令人感慨的何止于此。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无一例外都把学好、用好汉语作为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高尚之举。《韩国日报》报道,2008年12月30日,韩国总统府宣布用成语“扶危定倾”来概括新一年的发展方向。随后,韩国健在历任总理联名上书青瓦台,呼吁在小学阶段必修汉语。无独有偶,日本在总结2008年时,同样使用了一个汉字:“变”。

  汉语在海外找到共鸣,重要原因在于汉语所独有的文化魅力。与其他文字相比,唯有汉语能将人生、社会中的微言大义解读得像品茗般儒雅文静,像读诗一样充满意境、浮想联翩。 《朝鲜日报》记者写道:“再找不到能像汉语一样可以言简意赅而又传神地表达人们心思的语言了。 ”

  作为一种文字符号,汉语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在传承博大精深的文化血脉。余秋雨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在中国,承载我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汉字始终没有改变,以至于我们今天读《论语》、《孟子》时,就像读乡下爷爷来信时那样亲切。所以,我们应该像敬畏神灵一样敬畏我们的汉语。

  当下,给我们的母语――汉语以足够的重视和相当的地位,已迫在眉睫。让汉语这个烙在我们灵魂和血液里的文化符号在信息时代发扬光大,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职责,更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历史责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