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3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两会委员代表聚焦教育,关注高质量发展

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3-2-17 14: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01ff8ae3-a719-49da-93d6-e7c54c86feed.jpg.jpg

近日,2022-2023赛季中国女篮联赛全明星球员走进龙华,指导学生训练。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圳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本周的深圳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高度关注教育议题,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幼儿托育机制建设、体教融合等问题,提出众多提案建议。本报派出多路记者,采访十余位教育界委员代表,他们就如何促进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提升教育的民生保障功能等,纷纷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教师队伍建设

成立教师交流中心 改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聚焦

深圳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体现出规模大、年轻化、来源广、素质高等优势,但也面临着中小学教师编制比例较低、临时性需求较大、部分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失调等问题。

深圳市政协委员鲁江建议在教师招聘工作中突出学校自主性,将应届毕业生招聘权下放到学校,确保学校能够招聘到适合的人才。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他还建议加强市、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明确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定位和职责,理顺教师发展中心和教科院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深圳中小学数量多,教师需求大。新高考选课制、三胎生育政策、课后延时服务等使得公办中小学教师的临时性需求增大。鲁江建议可借鉴香港的相关经验,成立深圳教师交流中心,将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师组织起来,或招聘专业的“自由教师”,随时派往全市中小学临时顶岗任教,以解学校燃眉之急。

针对年轻教师比例增大,部分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失调的问题。市人大代表、光明区玉律学校校长王婷建议,一方面应加大全国范围名师引进力度,一方面可以加大教师社会招聘岗位比例。

王婷指出,应届生新教师人数多、比例大,成长期至少三到五年,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人数少,老中青比例失调,以老带新的效率就无法提升,会遭遇很大的瓶颈。因此需要通过加快引入名师和加大社会招聘岗位的方式,主动增加学校教师队伍30至50岁年龄层的骨干教师的占比,使应届生上岗之后有人带、有路走,快速成长。

同时,她还建议多渠道构建教师发展体系,如由市、区教育局提供更多教师培训与学习的机会,由学校加强教师发展的体系与制度建设等;采取多种方式,如师徒两线交叉、规划教师成长路线图、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等措施,提升教师政治和专业素养,提升深圳教师的幸福感和认同感,为深圳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与智慧。

高等教育国际化

构建最高水准国际化高等教育体系

聚焦

深圳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起步早、体量大、质量好,在建设国际化高等教育体系方面有独特优势。

市政协委员朱迪俭提出,深圳有条件建设中外合作大学先行示范区,建议参照职业教育模式,申请广东省和教育部联合印发文件强力推进。他表示,40年前,深圳靠中外合作企业创造了外向型经济第一大市、第一强市,未来,深圳完全有可能依靠中外合作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弯道超车,建设全国最高水准的国际化高等教育体系。

朱迪俭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加快探索研究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完善跨国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扩大国际人才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渠道,探索国际联合科研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在人才引进方面,朱迪俭介绍,深北莫现聘有多名俄方高端人才,但他们主要是远程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如何吸引他们长期在深工作生活是学校一直推动的重要工作。他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外籍人才特别是俄籍人才在深的配套服务保障,加强对来华教师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

托育事业发展

从顶层设计着手 推动托育“普惠”发展

聚焦

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提出到“十四五”期末,这一指标要达到4.5个。今后几年,深圳需要加速推动托育服务的发展。

市政协委员邓少勇认为,推动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从顶层设计着手。他建议,首先要制定托育服务的行业标准,优化细化服务。在托育机构的开设、服务标准、监管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规范。例如,在服务时间安排上,可以根据家长的需求,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计时托、临时托等选择服务;在内容上,可为0至3岁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提供相关的托育服务;在地点选择方面,可推动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服务。

除了出台相关规范,邓少勇还十分关注托育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托育服务专业人才十分紧缺。他建议深圳的相关院校,例如深职院等学校,可以加强这一专业学科建设,也可与相关企业合作,对于未来有志从事托育服务的人才进行培养。

市政协委员张敏在她提交的《关于加快解决托育难题,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提案中指出,目前深圳托育机构以民营为主,多数需要高收费维持运营。她建议,深圳要增加托育机构的供给,从政府层面建立普惠的政策支持,包括将托育机构建设纳入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规划,将配套建设托育服务设施纳入住宅用地的土地出让条件保障;制定普惠标准、完善支持政策,推动存量托育机构向“普惠”转型;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以社会为补充、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的,相对健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完善监管职责和监管标准;构建托育专业职业技术资格体系。

体教融合

教育文体部门协力打造体育特色学校

聚焦

2020年,深圳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35年建成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加强体教融合,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水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建国建议,可以通过教育部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合作,把课后服务的时间用好,将深圳致力于长期发展的体育赛事活动“携手引进校园”,既推广体育赛事,又缓解一线教师压力,同时教育部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可围绕“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建设要求进行系统谋划,从“以教为主”转向“教体融合”,从“事后遴选”转向“事先培育”,做优做新特色学校与特色社团。

推进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教师队伍是关键。贾建国指出,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用好特聘岗位,如设立“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体育人才引进专项;以及加快完善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探索先入职后培训的办法等方式完成。同时,深圳也可以拓宽后备人才发现与培养途径,通过教育部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加强合作,创新探索体育特色普通高中建设,走出一条体育特色高中建设的新路。

集团化办学

增强“幼小初高”衔接 出台集团学校治理规范

聚焦

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快集团化办学,规划到2025年培育80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在增加教育集团数量的同时,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也受到各方关注。

市政协委员鲁江表示,深圳加大教育集团化的步伐,扩大了优质教育的覆盖面,但目前深圳推行的主要还是“水平向”模式的集团化办学,如分别建立高中教育集团、初中教育集团、小学教育集团、幼教集团等,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幼小初高的衔接,打通K12“垂直向”人才培养模式,纵横交错配置资源,以全新的思路改进集团化办学的战略布局。

此外,针对当前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鲁江建议研究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在教育集团的校领导职数、校长职级、教师编制、教师职称、教师招聘、内设机构及中层干部职数等方面,出台有利于教育集团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出台教育集团学校治理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及制度,创造良好的集团化办学的政策环境;还可以通过促进校长、教师在集团内各成员校的轮岗交流,使校长和教师从“学校人”转为“集团人”“系统人”,以人才交流促进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队伍结构、学校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校园健康卫生

通过健康副校长提升学生健康素养

聚焦

2020年开始,深圳为全市中小学配置健康副校长,由专业医务人员出任。未来,可以探索完善能有效发挥健康副校长作用的新机制,提升学生健康素养。

市人大代表、龙华中心小学副校长李晓桃建议,应该研究出台新的机制,加强中小学健康副校长在未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她提出,教育部门和卫健委可研究出台制度,支持各学校有效利用资源,让健康副校长多走进校园,进行主题宣讲和培训,做到次数上有保证,质量上有保障,培养学生健康素养,服务青少年身心健康,以防病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

此外,李晓桃还就校园配餐企业食品安全监管提交了一份建议。她指出,当前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面临着学校无法长期对配餐企业进行全过程监督、家委会突击检查对配餐企业造成困扰等问题,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的监管力量负责此事。她建议由政府提供专项经费保障,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聘请社会专业人士,建立起一支能够长期对配餐企业进行监管的稳定队伍,全方位全流程进行源头监管,定期发布相关监管图片或视频,向学校和社会公示。

来自教育第一线

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补助力度

作为扎根龙岗30多年的教育人,市人大代表、龙城高级中学党委书记马锐雄关注到龙岗等区教育体量大,学位新增需求多,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大幅扩张后依然紧张。马锐雄就此提出建议:用好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教育均衡;落实第六轮市区财政体制实施方案,加大对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补助力度。

培养更多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端人才

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在提案中建议,加快建立集前沿研发、技术转化、产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光电芯片完整生态链,建成一个系统完整、职业化运营的国际领先的芯片加工平台,培养大湾区产业发展急需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高端人才。

他在提案中建议,抢抓战略机遇窗口期,重点支持深圳技术大学等高校尽快建设半导体微纳光电加工中心;同时推动产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开放性的集成电路中试线,进一步助力解决深圳市在培育集聚国产半导体材料设备企业(项目)缺失战略性试验线及中试线的掣肘问题,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深度有机协同。

健全市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

“我今年的提案是围绕残疾人就业主题,因为我发现残疾人就业后遇到许多实际问题,没有专业团队跟踪、支持,不利于稳定就业。”市政协委员,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曹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曹艳了解,深圳市从事残疾人就业支持工作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且多身兼数职,在提供支持性服务时容易出现分身乏术的情况。为此,曹艳建议:配备充足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专业人员,来负责残疾人的就业管理,包括就业评估、巡回指导、就业辅导员培训、就业系统管理(数据更新、长期追踪)等事务;建立残联主导的残联-社区-学校-家长多方协作的残疾人就业支持架构,提供支持性就业服务评估、就业推荐、入职培训、岗位陪同适应、长期追踪支持等个别化、专业化服务。

加强幼儿近视防控工作

深圳市从2019年开始,依托深圳市妇幼保健医院的眼科专科开展幼儿园儿童近视筛查防控工作,目前已经开始为全市幼儿园儿童每年开展两次近视筛查。市政协委员邓少勇了解到,当前筛查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设备、资源以及数据库等都在迅速增加,他建议政府的相关部门对开展近视防控工作的相关机构给予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时在筛查后加强干预工作,为广大家长提供专业指导。“筛查出近视苗头后,家长该怎么做?要去哪里寻求专业的指导或者治疗?我们要为家长提供这样的场所,更要提供家长可负担的服务。”

开设青少年心理精神健康服务站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都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市政协委员、深圳高级中学(集团)校长邵爱国提议在深圳各辖区街道建立青少年心理精神健康服务站,发挥科普、评估、咨询、干预和指导在内的系列心理服务。他建议,在人员配备上,每个服务站配备至少2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与4名具有社会心理知识的社工。服务站可向街道居民公布24小时热线电话,加大夜间值班,向有需要的青少年及家长免费开放;与街道学校加强联系,建立特殊学生群体档案,资料严格保密;定期关心辖区内特殊家庭的状况。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