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547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思维 , 罗湖智慧 (罗评:004)

Rank: 3Rank: 3Rank: 3

主帖
发表于 2012-7-10 13:30
香港思维   罗湖智慧
$ x1 h. ?( v7 ?5 s% I
+ t% [5 Z8 R- [* X
: |2 A6 U2 W/ ]" W3 I8 x; J

, U; h) Y. U( d  H+ l3 E    在深圳公交车、地铁上、出境关口前随处可见“香港思维,深圳智慧”、“港思维遇上深智慧”等广告语,而这些必将成为未来深港融合中最生动的语言。深港相连过程既是道路的相连,车辆的接轨,更是思想、精神和行政智慧层面上的一体化。罗湖要做深港融合的排头兵,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既离不开香港这本教科书,也离不开主动融合和自我创新。如何借鉴香港思维,发挥罗湖智慧,深层次地融合两地两种经济体系、文化内涵和行政规律,弥补双方弱点,放大双方亮点,是罗湖直面深港一体化发展,寻求发展机遇,解决融合难题的关键。
' i0 T  Z* d: T& W- x2 S, B/ E# Y9 N# t; H2 o/ c% l  v
    今年6月,罗湖领导班子专程去香港沙田考察学习,就其环卫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小贩管理(乱摆卖)、食品卫生管理、公众街市管理(包括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除“四害”、公厕管理)、卫生宣传教育、殡葬管理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香港精细化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和专业化的城市服务水平给罗湖的领导班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此,领导们一回来就对城市市容环境工作专门进行研究部署,其中就充分借鉴了香港的城市管理经验,体现出罗湖向香港学习的坚定决心。同样,金三角二层人行连廊建设、楼长选举、打造“志愿者之城”、建设廉洁城区等,都呈现出香港思维和罗湖智慧的交融。7 n8 t+ g+ `  R, U9 \/ [9 M
8 S' n2 n' r0 N+ o4 Y( P% j2 U
    未来30年,罗湖如何更大胆的保持这种学习香港的精神,让香港思维真正地实质性地推动罗湖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 k! B5 U* K& d# W, A! S3 v; J! ~1 [

! ^! S- N1 q. W, k( `- _+ Y    一、港人港智推动罗湖专业化、精细化治理模式
% A: U* D6 V& K! T+ B' j* p2 x
: M. U1 Q  [5 d' x    思维可以传授,可以学习,但传授与学习的沟通本身有个熟悉和消化的过程;同时,思维在实践中的应用还有实践基础和条件的限制。香港很多好的治理经验和思维,往往回到国内却达不到预先的效果,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本身传授和学习环节对该经验和思维的理解不透彻,二是实践环节中,当地智慧没有与该思维进行良好的对接,这就是“拿来主义”如何引进和处置的问题。罗湖要借鉴香港思维,那么在制度上要更大胆的设计,把以往政府带头“当小学生”的学习模式,改成港人港智“当老师”的传授模式。在人才战略上,罗湖要充分给予优秀的香港人才来罗湖发挥专长的机会,比如我们的政府专业管理岗位,就可以直接选聘香港人才进入罗湖的公务员、职员、雇员等岗位,并推动深圳在人才战略上借鉴前海人才政策予以职位上的补贴,增强对港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在城市设计,管理等专业领域,如律师、社工人才、时尚传媒等罗湖十分紧缺的领域,罗湖要在社会组织培育上剥去原来政府培育的传统模式,改由相应的人才和机构进行培育。举例,在楼长制度建设上,香港有许多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机构,但香港政府一般只是提出建设楼长制度这个课题,其课题的培育采用政府基金会招标,由机构或个人来投标,楼长制度的培育方其实是专业人才而非政府人员。如果罗湖借鉴香港楼长制度,那么培育楼长制度的培育人不是罗湖政府哪个部门,甚至选择试验单位也不是政府哪个部门来推动,罗湖只需剥除原来政府主导设计的模式改为专业人士设计的模式就可以了,那么社会组织的培育由该对应领域更专业的人士设计和培育,这不但保证了该社会组织制度设计的专业性,而且专业人士也有了发挥作用的舞台。这些专业人士,对于罗湖而言,显然来自于香港而非国内:这不是贬低国内,而是在罗湖进行诸如楼长制度设计等方面工作时,国内确实没有较为成熟的应用范例,而这在香港早已轻车熟路。
: p) G3 h2 [4 `& i3 Y" \1 w; R% O
    罗湖要勇于打破目前政府公务员和雇员的选聘模式,要敢于给香港人才一个舞台。比如我们搞的金三角连廊,就可以交由香港人才设计,甚至可以选聘他们来我们政府单位工作;同样,环境市容等领域,并不涉及是是非非的大的行政思路,我们也要敢于请精通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香港人才加入我们罗湖的管理队伍中,并给予他们发挥作用的实质性渠道。罗湖面对香港思维,以前是强调自己学,后未来30年,我们希望是强调香港人才过来教,为香港人才来罗湖“做老师”提供最大保证,这就是罗湖学习香港思维的关键。从做学生到请老师,罗湖这一变化的核心就是促进港人港智在罗湖的生根发芽,推动罗湖朝着专业化、精细化治理模式突进,这是新起点罗湖应用香港思维的本质要求。
' ?6 g# |0 c# ~2 U) q/ n
1 h3 E2 ]2 m2 u    二、公民意识推动罗湖和谐化、民主化治理模式) q# u! Z; T/ J, n

9 h2 H6 B8 c: b4 p    如果说发挥港人港智的主导作用是新时期罗湖借鉴香港思维的关键,那么注重并推动公民意识的发育成长是未来罗湖智慧的基石。城市管理也好,打造罗湖时尚产业也好,我们引进了优秀的人才和团队,有了“拿来主义”,但能否从根本上发挥“拿来主义”的功能,还是在于我们的基层实践,在于基层实践环节罗湖智慧的消化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比如,如果我们借鉴香港修建了金三角连廊,并且仿效香港对连廊管理建立了一套基本的管理制度,但我们的市民消费观念和出行行为跟不上,我们的连廊效果就大打折扣;同样,我们的物业管理,是全国和全市最先效仿香港引进物业服务企业的,但目前我们依然存在物业服务企业服务态度差而且财务收支管理不透明、部分居民交物业费的意识不强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罗湖智慧短路的问题。如何对接香港思维,是一个智慧问题,而综观香港思维在香港本土化操作的基础条件就是其高度发达的公民意识。在香港,坐在的士上,如果哪个人说他今天向香港哪个部门或企业人士行贿了,那么的士司机会直接带他去廉政署喝咖啡,这就是香港普通市民的公民意识;在香港,没有居委会等市民组织,政府依然重视基层市民的声音,甚至一个老太婆可以一度逼停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政府其中的公民意识可想而知。而正因为有了公民意识的自觉,香港思维在香港本土化发展上作用得以最大发挥,而香港思维的深度发挥,反过来推动了其公民自觉走向公民自信。站在30年的的新起点上,罗湖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激荡期,公民意识的觉醒期。罗湖在推动香港思维深度植根的过程中,除了法治建设需要跟进外,核心就是推动公民自觉,罗湖智慧对香港思维的融合也在公民自觉上。比如城市环卫工作,我们有奖惩机制,但现实中,奖惩机制难以发挥实质作用,最终落脚点还是市民的文明意识,这就需要公民觉醒;同样,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本身需要各方最终站到公民权利与责任对等的基础上,建立公民觉醒调适机制。和谐罗湖,民主罗湖,说到底是为罗湖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民生关怀土壤,说到底也是香港思维能否在罗湖运行的基石。
! Z/ B# u# Z' z) `
! p0 p0 O4 v% F& h+ b+ g0 g    这几年来,罗湖推进基层民主,推进小区和社区工作时,发现工作的困难核心就是小区或社区基层公民意识薄弱。为何推进楼长制度?因为我们许多小区的业委会和管理处已经不是代表小区业主的利益,而是相互勾结了,需要通过楼长选举来打破这种局面;当然,同业委会一样,如果我们推进楼长制度的过程中不能促动公民觉醒,不能达成公民自信,那么这个楼长制度也会跟业委会一样,走向制度设计预期的反面。正是如此,我们说,无论我们怎么借鉴和发挥香港思维,最终在罗湖这个层面,面对它,对接它的关键就是提供香港思维落地生根的土壤:公民意识从自觉走向自信,只有依靠良好的公民意识环境,罗湖智慧才不会出现短路!
/ Y/ c4 @( f5 o, E
  m2 N( Z! y# A0 \' S) M8 B, J    三、基层实践环节的不争论、多执行% w0 J+ }& g9 i& D
$ J3 E: b; d: r
    罗湖是深港融合的前沿阵地,要做标兵就要第一个冲锋陷阵,强调执行力,而非决策力。深港融合是个大课题,国家和省市在制度顶层设计上拥有不可质疑的决策力,而罗湖要做标兵,首先就是实践它。也许有朋友问我,为何本篇文章不指出罗湖要学习哪些香港思维,罗湖应该采取什么罗湖智慧,那么我告诉你,这些不重要,因为对于罗湖而言,强调的是基层治理环节罗湖所应具备的香港思维,它是围绕罗湖发展每一步、贯穿罗湖发展全过程的一项项具体工作的思路借鉴,它强调的就是实例化、可操作和能执行。深港融合既需要上层的订层制度设计,更需要像罗湖试验楼长选举这样的基层实践。因为是基层实践,因为香港思维在罗湖应用的实例化、可操作和能执行这三个前置性条件,所以这就完成了最基本的思维过滤,那么实践环节就应该不争论、多执行!同样拿楼长制度来说,我们现在不应该为楼长制度这个香港思维是否适合罗湖,也不要争论它怎么去定位,而应该按罗湖既定的“借鉴香港思维”方案切实地推动它,在实践环节发挥罗湖智慧,真执行,多执行!不争论、多执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亮点,这本身就是罗湖智慧面对香港思维的应有之举,为何我们不能领悟这点呢?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2-7-10 15:08
    这几年来,罗湖推进基层民主,推进小区和社区工作时,发现工作的困难核心就是小区或社区基层公民意识薄弱。为何推进楼长制度?因为我们许多小区的业委会和管理处已经不是代表小区业主的利益,而是相互勾结了,需要通过楼长选举来打破这种局面;当然,同业委会一样,如果我们推进楼长制度的过程中不能促动公民觉醒,不能达成公民自信,那么这个楼长制度也会跟业委会一样,走向制度设计预期的反面。正是如此,我们说,无论我们怎么借鉴和发挥香港思维,最终在罗湖这个层面,面对它,对接它的关键就是提供香港思维落地生根的土壤:公民意识从自觉走向自信,只有依靠良好的公民意识环境,罗湖智慧才不会出现短路!8 K0 j, m8 G0 r. k2 z  i3 u9 N4 o* c* @' [! p0 a8 c+ B# a
5 |4 V0 B+ B2 H1 Q! R: H
增强小区和社区基层公民意识,政府应当在这方面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和谐之花在罗湖的社区盛开。

深网义工 深坛之星 深坛文豪

3
发表于 2012-7-10 17:37
看来我们的月亮不圆。

Rank: 5Rank: 5

4
发表于 2012-7-10 17:53
如何借鉴香港思维,发挥罗湖智慧,深层次地融合两地两种经济体系、文化内涵和行政规律,弥补双方弱点,放大双方亮点,是罗湖直面深港一体化发展,寻求发展机遇,解决融合难题的关键。"
' ~6 }3 q$ x- A8 W) A" I5 W) M
前海是突围,罗湖是突破,一个是点,一个是面,共同推进深港进一步融合发展!

Rank: 3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2-7-10 23:19
物业管理项目因为没有抵押金.所以为所欲为.空手而来.背着钱走..

Rank: 3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12-7-12 11:49
彭定康..

Rank: 5Rank: 5

7
发表于 2012-7-12 16:36
        衙门出面请了大灰狼进了羊村要大灰狼组织绵羊们成立所谓的“羊村管理委员会”,以后,羊骨头和羊下水以及少量羊肉留归大灰狼和他的狼家族自用,至于大量的羊肉那就由大灰狼供奉给有权力监督大灰狼家族的衙门。
/ }( n9 `6 _* U# @       以上纯属笑话,切莫当真。

Rank: 3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12-7-12 16:58
喜羊羊与灰太狼  哈哈哈..

Rank: 3Rank: 3Rank: 3

9
发表于 2012-7-12 17:28
“港思维遇上深智慧”
3 _0 N& z+ I( J4 m0 n% }# H3 [- t' c/ h: m$ y! J( b
确实是深圳未来的思考课题了,深圳要加油!
当前离线 冬子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深坛老友 深坛文豪

10
发表于 2012-7-13 12:13
一个字“敢 ” !( B  d8 e$ i$ `; @
+ S! l; `/ N: M& W3 d
罗湖的当权者要敢闯 !敢于学习香港,敢于创新,敢于立法 ,敢于对历史负责!自身无法做到的,敢于向市里请示 !

Rank: 5Rank: 5

11
发表于 2012-7-13 17:55
香港是一个法治的社会,香港市民一般都具有高度的公民意识。而深圳的最大特点是一个移民城市,来自全国各地城乡的人们大致都带有浓厚的家乡观念和习气,更重要的是,一旦逾千万的没有将深圳作为自己真正家园的来深建设者始终将把自己处于“城市游民”的角色时,政府的努力最终可能是“事倍功半”。

Rank: 1

12
发表于 2012-9-16 00:29
港思维遇上深智慧
当前离线 missyy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4-5-5 10:04
深港融合是个大课题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