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5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子闪屏伤儿童眼睛

Rank: 2Rank: 2

主帖
发表于 2013-6-13 11:29
    iPad、iPhone上市之后即受到热捧,不仅成为潮人的必备之物,也让不少孩子玩上了瘾,就连两三岁的宝宝也不例外。特别是iPad,因其有丰富多彩的学前教育软件和游戏,这让家长觉得iPad不仅是个神奇的玩具,还是不错的早教机,单词拼图游戏,可以让孩子熟悉水果的英语单词;绘图游戏,教会孩子写字的笔画顺序;成语故事,让孩子了解语言背后的故事……也因此,家长觉得让孩子多玩玩有利于智力开发。不过,专家指出,无论是幼儿还是青少年,都不适宜长时间玩iPad、i-Phone,否则不但伤害眼睛,还可能因玩游戏上瘾带来精神障碍。
2 ^4 b+ O# C9 P) I    长期紧盯IPAD屏幕伤眼睛( F  H5 V5 t5 M8 a3 |0 T
" p- V8 O$ A! j9 S; x) Y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主任蓝育青教授说,iPad或iPhone对孩子眼睛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D9 F" A& e' N" [! W' E( L
6 g( Z1 l# w. Z; w2 ]  视疲劳:长时间双眼紧盯屏幕,由于亮度和视距频繁闪烁变化,眼睛为看清荧屏文字、图形等信息内容,必须紧张地进行自我调节。这样,眼睛的调节肌尤其是睫状肌必须频繁运动,久之睫状肌就会疲劳,即视疲劳。患儿感觉眼胀痛、头痛等。3 w7 ~5 ~2 e  u0 N0 D4 @7 C
& I( a$ S5 E2 J* n5 f) w- R
  造成近视或近视加重:(1)电子屏幕的不断闪烁,对眼睛是不良的刺激,使眼睫状肌长时间得不到松弛,睫状肌高度紧张,使晶状体过度屈曲,增加屈光度,时间一长可导致睫状肌痉挛,造成调节性近视。若不及时防治,很快就会演变成真性近视。(2)长时间玩iPad或iPhone睡眠不足:10岁-13岁是近视眼形成的高峰期。此年龄段的孩子若睡眠不足,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失去平衡,也易造成眼睫状肌的调节功能紊乱。(3)边走边玩或在运动的车上玩,更加重近视。
- Z; r8 B- z! V) m5 {, h" [; Y* W9 E: X, F9 W/ E8 X
  干眼:玩iPad或iPhone瞬目次数减少,通过眼睑的作用将泪液均匀分布于角膜表面的功能降低,泪液蒸发增加,如时间过长,更加重了泪液的蒸发,患者可出现眼部干涩不适,严重者可发生结膜炎或角膜炎。干眼症还会由于眼表泪膜的不均匀,导致视觉质量下降,波前像差异常。$ p; T  e& A# @( a5 U

/ Y/ Y' _5 l* r' S6 |5 D0 O  蓝育青说,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在5岁-9岁,故8岁前小孩应尽量不用iPad或iPhone,如果要玩也要限定时间,每次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此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平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均衡营养有保护视力、预防儿童近视的作用。
. ?! y2 ?3 |5 u& k+ ?1 S1 J, S! f/ S- V0 D' P$ @
  打游戏上瘾会带来精神障碍7 t! g+ h% x' N* D
9 g! N6 \2 I. D, V. E& p
  虽然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调查,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彭英教授说,他在门诊经常碰到被家长带来治疗游戏成瘾的孩子。有很多家长向医生倾诉说,孩子终日捧着iPad、iPhone以及其他电子产品玩游戏,啥事都不干,也不和其他孩子交往,家长不让玩就和家长对着干,实在是非常头痛。
4 r  M  b5 \7 Q4 w7 r$ K7 Z' p6 N0 b& Z; j; a
  彭英说,打游戏上瘾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包括了食欲减退、胃肠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睡眠节律紊乱以及疲乏无力、心慌胸闷等。而过度沉溺于游戏,对于自制力差的孩子而言,会致使孩子视觉疲劳,甚至出现虚假的幻觉,不能从网络的“虚拟刺激场面”和“高等级身份”中完全脱离出来,出现自信心膨胀、自我评价过高等高涨情绪反应;游戏中的失败和死亡场面也会对孩子带来很大影响,引起恐惧、害怕的情绪体验,甚至常常担心有不祥降临等;部分严重的患者,几乎完全与现实隔离,可出现短暂的现实解体、甚至妄想。
1 L+ S$ H: q7 ]' c) {# b
; `, e7 y. I" P8 C% a  同时,沉迷游戏还会受到家人、老师的反对和批评,导致孩子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无法融入感和抵抗感,出现悲观、沮丧、对未来失去希望等低落情绪体验。为了缓解这些不良情绪,青少年还会变本加厉地玩游戏。
! M3 x. A& @; j9 e& ]
5 j% @3 F+ U! p/ m- L* ~  彭英表示,孩子没有自控力,但家长不能放任自流,可以给孩子安排多些唱歌、跳舞、乐器、打球、跑步等文体活动,转移他们对游戏的注意力。同时,要严格控制他们玩游戏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固定每天的作息时间。如果出现玩游戏上瘾,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治疗。" i+ T" [/ R$ F* T+ f. t

) \) y7 N7 G* a8 p$ d
- N' G. U( v2 Q- e) 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