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34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医生将管理好居民的一生健康

当前离线 guaren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7-11-6 11: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您有家庭医生吗?”

  在深圳,这句话已经成为流行的问候语,家庭医生已经走进居民的生活中。

  家庭医生,又叫全科医生,是指为签约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个性化的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医生,被称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就诊“引路人”。在深圳,从一个人的孕育、出生、成长、成年到衰老,家庭医生不仅要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基本诊疗服务,还要提供孕产妇管理、儿童疫苗接种、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等服务,实现对居民一生健康的管理。

  不过,深圳要实现分级诊疗,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就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家庭医生队伍。根据深圳市卫计委的统计,目前全市有2893名家庭医生、2136个家庭医生团队,有近290万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占常住人口的24.4%。按照计划,到2020年每万常住人口配备全科医师要达到3.2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实现全覆盖。

深圳罗湖东门社康中心家庭医生在行动不便的患者家里做检查。朱洪波摄

  1 现状

  家门口有了“医生朋友”

  “林医生,您下班了吗,我还可以去挂个号不?”下午5时半,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老师吴虹(化名)急匆匆地跑进南山医院华侨城社康中心妇科保健诊室,此时距离正常的下班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小时,全科医生林凌收拾好病例档案正准备下班。

  “你赶快去挂吧,我帮你看完再下班。”没有丝毫犹豫,林凌又坐了下来。“来这里看病的都是熟人了,她们平时很忙,只有下班了才有空来看病,这也是到社康中心看病的便利之处。”林凌说。随后,她耐心地帮腹部不舒服的吴虹做检查和化验,检查结果显示,她的情况不严重,只需要用一些外用药就可以了。看完后,林凌又问起吴虹婆婆的身体情况。原来,她们俩的相识还归功于吴虹的婆婆。

  几年前,吴虹婆婆手术后患上了慢性盆腔炎,多次治疗没有效果,腹部经常疼。吴虹的婆婆到处求医,几乎看遍了深圳的大医院,连家人都“受不了”。两年前,吴虹带着婆婆到社康找到林凌,经过详细问诊和家庭情况的了解,林凌发现其婆婆不仅有慢性盆腔炎,还患上了抑郁症,而她的病情又与夫妻关系不好有关。在治病的同时,林凌从心理上开解她,教她如何做康复,也提醒儿子媳妇多给予老人关爱。一段时间之后,吴虹婆婆的病情明显好转,不再到处求医了,也认定了林凌,并跟她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

  “家庭医生的出现,让我们看病就医不再盲目了。”吴虹感慨地说,以前不论病情轻重,生病后,家人第一反应就是直奔三甲医院,由于没有提前预约和转诊通道,经常要在医院排队等候。如今,看病首先找的就是家庭医生,就医不再走弯路了。

  林凌已经在华侨城社康中心干了10年,她的名字也在整个社区家喻户晓。一些社区老病人,只要身体不适第一时间就找她,把她当成了亲人和朋友。已经搬到白石洲居住的韦欢(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

  10年前,在华侨城一家家居工厂上班的韦欢在社康做宫颈癌筛查的时候,被发现有癌前病变风险。癌前病变虽不是癌,但若不及时干预,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癌症。韦欢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危险,也没有引起重视。不过,林凌却放在了心上,不停地催她去做复查和治疗。终于,在打了一个多月电话后,韦欢去了社康进行治疗。很幸运,由于很早就进行干预,韦欢至今都没被检查出宫颈癌。

  “幸亏那时林医生锲而不舍地催我去看病,在治疗期间也给予我很多建议和帮助,最终把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然就太可怕了。”一想到10年前的经历,韦欢就觉得自己太幸运了。10年来,每一两个月她都要去社康做一次复查,林凌已成为她的健康“守门人”。

  “我很喜欢在社区里工作,做家庭医生挺适合我的,社区的居民也需要我,可以帮他们解决不少问题。”林凌说,医人要医心,在社区,家庭医生有更多时间倾听病人的心声,找到疾病的真正原因,也可以给居民宣传更多的健康知识,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其实,对病人好一点,轻易不要拒绝他们的需求,就不会有大的医患矛盾。”林凌说,家庭医生是弥合医患关系的最好黏合剂。

  深圳市卫计委的统计显示,目前深圳有2893名家庭医生、2136个家庭医生团队,有近290万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占常住人口的24.4%,这也意味着近四分之一的深圳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朋友”。

  2 困难

  家庭医生需求量大却资源不足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计划,到2020年,深圳基层医疗集团的诊疗量占比达到75%以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实现全覆盖。

  周六上午,在宝安海乐社康中心,全科医生郭敏英正忙碌地接诊病人。笔者发现,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她就接诊了10多个病人,有感冒发烧的,有月经不调的,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还有儿科病人和接种疫苗的。接诊过程中,化验和检查人员不在,她又跑去帮助病人做化验和B超,一个上午,忙得连口水也没喝。

  “现在门诊比原来忙多了,一天要接诊八九十个病人,跟医院差不多了。”郭敏英说。不过,全科医生的工作并不限于此,她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光看病,还要把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的病人管理起来,上门随访等,这些事情她都只能在休息的时候做。

  “深圳家庭医生的工作量很饱和了,有的家庭医生还担任公卫医生的工作,要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还要做健康宣教,有的医生都忙不过来。”深圳市卫生计生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深圳推进家庭医生服务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人手不足,不管是全科医生还是社区护士都缺。”

  在深圳,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家庭能享受多种个性化服务:每年对签约居民进行一次健康评估,并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长期跟踪评价健康状况;可优先获得家庭医生门诊服务;可优先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帮助预约会诊专家;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主动提供电话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可优先建立家庭病床等等。

  然而,要做实这些家庭医生服务,还需要有人。在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家庭医生占医生总数的一半,成功实现分级诊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通过培训,能做家庭医生的不足医师总数的6%,实际注册家庭医生人数则更少。而在深圳,全市正在运营的609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中有2580名全科医生、2881名社区护士,每万常住人口配备全科医师2.27名,每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护士2.53名,全科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为1:1.12。

  按照目前这一比例,深圳要实现分级诊疗和家庭签约服务,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单靠现有的全科医生队伍和水平,还很难实现。按照《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标准(2016—2020年)》及最新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标准,到2020年每万常住人口配备全科医师要达到3.2名,同时每名全科医生至少配备一名注册护士。照此测算,2017—2019年期间,深圳需通过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岗位培训等方式,至少培训1200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3 对策

  借脑“洋大夫”培养国际化家庭医生

  10月16日至22日,两位来自丹麦的全科医学教授Jens和Frans被邀请至罗湖,为该区的全科医生们进行培训。这是他们第二次来到罗湖授课,培训的主题是“老年健康管理”。

  在一次“角色扮演”模拟教学中,Jens教授扮演一个63岁的男性患者,因疲乏和失眠来诊所想开些安眠药。一名家庭医生接诊了他,在接诊过程中,患者表现得很不耐烦,并一直催促医生尽快开安眠药,导致医生问诊很难进行。不过,在台下全科医生学员的旁敲侧击下,“患者”的话匣子被打开,医生也了解了更多病人的信息,知道他的爱人害怕他得心脏病催他来看病等。最后,在Frans教授的建议下,医生先给“患者”做些相应的检查,开安定药,一周后复诊,并要求“患者”和爱人一起再过来。

  “全科医生每次看诊的时间也就8—10分钟,不可能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Frans教授说,全科医生面对的是正常人群,在其中找到一个“红旗征”的患者较难,所以全科医生对疾病诊断的思路与专科医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头痛就诊的患者,在神经科,医生多会考虑病人是否有脑卒中、脑肿瘤等,而在全科诊所,医生多会考虑昨晚是否饮酒过多、血压的问题、没睡好觉、颈椎病、精神压力大等原因,还会考虑当地流行病学、疾病谱等,把“问题”病人诊断出来。

  “几天的培训收获很大,是一次全科医学理念的‘洗礼’,重新认识了全科医学,知道以后该怎么样去做一名全科医生。”刚完成3年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布梦湾说。在课堂上,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社管中心常务副主任、东门街道社康中心主任尹朝霞也再三向学员们强调,“全科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人,对病人要有同理心,要从家庭、社会关系等因素去了解病人生病的原因,在关注病人的同时,也要关注病人的家属,这就是全科医学的理念。”

  尽管国内全科医学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早在多年前,深圳就前瞻性地将全科医学放在战略性位置大力发展、完善,积极探索创建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一方面,深圳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加强全科医生的自我修炼。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深圳累计完成转岗培训1600余人,招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015名。另一方面,借助“外脑”,通过“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全科医生,建立起了一支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洋大夫”的身影不止是出现在罗湖家庭医生培训课堂上。从2012年起,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还分别与宝安区卫计局、福田区卫计局、南山区卫计局建立国际全科医生技能培训中心,邀请美国、英国全科医师,以及国内专家教授开展全科医师师资和骨干培训,帮助深圳培养了一批达到国际标准的家庭医生及师资。

  同时,深圳还引进国内顶尖全科医学专家和团队,比如香港大学吴汉骥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祝墡珠教授全科团队工作室、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杜雪平教授团队等定期到社康中心坐诊,培训深圳家庭医生及全科护士团队。此外,深圳还派送全科医生到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全科医学理念和服务模式,推动了深圳全科医学教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

  如今,在深圳,不仅社区居民,包括医疗行业内部,甚至经过了国家全科医学3年规范培训的“全科医生”,都在认识“全科医生”这个职业。从内涵到学习内容、成长路径,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定义都在“重组”,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全科医生正在深圳成长起来。

华侨城社康中心林凌正在为就诊的市民测量血压。朱洪波摄

  相关

  深圳全科医生“养成”路径

  对标国际,建立家庭医生深圳标准

  随着深圳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家庭医生人才短缺和能力不足的矛盾凸显。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家庭医生的服务水平,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和资格再认证制度,要求全科医师定期接受培训和更新知识。在中国,尽管已经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制度,但相对欧美国家,全科医生培养体系还不完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为提高社区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深圳市卫计委和各区积极探索创建适合本土并与国际接轨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通过引进和自我培养的方式,逐渐“养成”一批国际化的家庭医生,并建立家庭医生的“深圳标准”。

  宝安:率先试点家庭医生认证

  为解决家庭医生学什么、练什么、如何学、如何练的问题,促进家庭医生服务水平的同质化,今年8月,《深圳市高级家庭医生胜任力评估指南(试行)》出台,这是我国首个家庭医生评估和考核标准。在深圳市卫计委和深圳市能教中心的支持下,宝安区率先试点深圳全科医生认证工作,最终参加考试的297名全科医生有24人成功通过认证考核,成为深圳首批高级家庭医生。

  事实上,为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以《评估指南》为标准,从去年开始,宝安区就推进全科医生技术档案建设,对全科医生进行持续不断的培训。今年2月到8月底,宝安区先后开展2轮区级师资培训、2轮街道级家庭医生培训。从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全科诊疗能力、对个人及家庭和社区进行健康照顾、协调卫生资源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对全科医生进行培训,包括敲门、迎接、主动倾听等沟通技巧的强化,熟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职业病等常见病的标准化诊治流程等。特别是社区适宜技术培训在宝安区社康中心遍地开花,开课量占了全市总量的一半左右。

  据悉,通过近一年的训练,宝安区各街道都开展了技能竞赛街道选拔赛,推荐选手在区级选拔赛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大部分的全科医生技能都有了较大提高。

  罗湖:医教研全面提升

  罗湖医改“落子”于家庭医生,不仅高薪聘请国内优秀全科医师扎根社区,还聘请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全科医学专家对全区的全科医生进行培训,提高全科医生的全科思维和理念。同时,还收集众多全科医师的意见,选出共同的短板,邀请国内优秀专科医师进行集体教学,比如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专辑培训等。

  除了培训外,该区还通过自学和互相学习提高全科医生的业务能力。据介绍,每1—2周该区全科医生就进行一次内部业务学习,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疑难病例拿出来讨论,由遇到问题的医生查资料、吃透、掌握,拿出来大家一起学习、讨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大家的业务能力,也提高了个人的演讲、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间断地送全科医师出去学习,例如澳大利亚全科进修、罗湖医院专科进修等。

  此外,由于社区居民多,样本量大,为做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罗湖医院集团鼓励全科医生搞科研,全科医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数据基础、做统计分析,撰写文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南山:建立家庭医生国际诊所

  南山区社康中心医务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除了院内轮训、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培训等培训外,该区利用“南山区全科技能培训中心”基地,与美国贝勒医学院等国际知名院校合作进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还邀请省、市、区专家教授进行系统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培训方法、沟通能力、全科临床思维训练,以及中医适宜技术、院前急救知识等。

  2016年开始,依托龙海家园、深圳湾社康中心作为家庭医生国际诊所和培训基地,美国贝勒医学院在家庭医学、公共预防和医学和师资发展方面具有丰富诊疗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及专家来基地坐诊和教学,学制为一年一期,每期学员20名。每日上午教授与学员共同坐诊,观摩诊疗全过程,下午进行主题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按照共同设计的课程内容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可获得贝勒医学院美国专家评价培训结业证书。据悉,培养出来的60名家庭医生一级学员作为师资,继续发展和培养二级学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使全区全科医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整体提高。

  龙华:“三名工程”引进家庭医生团队

  2016年4月,龙华区中心医院通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成功引入国内最优秀的全科医学团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祝墡珠教授全科医学团队。2017年初,“祝墡珠教授全科团队工作室”在鹭湖国际社区社康中心正式揭牌,团队专家每月不定期来龙华区中心医院工作一周,在新澜、牛湖、岗头、库坑等社康中心开展教学门诊和名医坐诊,为龙华区乃至深圳市的全科医学人才“输血”“造血”。

  据介绍,团队专家通过教学门诊将受到国际认可的标准看病流程、治疗方式等教给龙华区的全科医生。同时,开展全科医师学术沙龙活动、PBL教学(问题式教学)、小讲课等,提高全科医生临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还组建全科科研小组,成功申报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一项,举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一项,发表SCI论文一篇。

  如今,龙华区全科医生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两年来引进硕士研究生52名,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全科医学骨干3名。选派20余名全科医学骨干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龙华区中心医院已经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全科门诊、全科病房、全科技能培训中心及社区教学基地的三级综合医院。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向雨航 深卫信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