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88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类睡眠时间比猴子还少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8-3-10 12: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b4 K1 |' X, c

美国一项新研究指出,与我们的灵长类亲戚相比,人类睡得太少了。从体重、脑容量、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来看,人类平均每天应该睡9.55小时,但实际只有7小时左右。

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综合以往多项研究数据,分析了30种灵长类动物的睡眠情况,发现人类是其中睡得最少的,也是实际睡眠时间与理论睡眠时间差异最大的。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自然人类学报》上报告说,他们用两个统计模型分析数据,根据生理特点、行为模式和生活环境预测各种动物的睡眠时间,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在30种灵长类动物里,睡得最多的是南非的夜猴,达到每天17小时。此外,猕猴为每天睡10小时多一点,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动物——黑猩猩睡眠时间接近10小时。

研究人员认为,开阔草原环境里的野兽威胁,加上学习和社交等方面的需要,使人类祖先牺牲了睡眠时间。但令人意外的是,两种睡眠模式里人类只有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缩短了,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与模型预测的相符。

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快速眼动睡眠占人类实际睡眠时间的比例特别高。快速眼动睡眠时脑神经元活跃,对记忆和学习很重要,但非快速眼动睡眠也可能有助记忆,目前还无法确认为什么只有后者被牺牲了。

新闻链接

做梦和快速眼动睡眠有关

在睡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脑电波频率变快,振幅变低,同时还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松弛等,最奇怪的是眼球不停地左右摆动。为此科学家们把这一阶段的睡眠,称为快速眼动睡眠,又叫做异相睡眠,也有人把它叫做积极睡眠 (Active Sleep)。把快速眼动以外的其他睡眠,称为慢波睡眠(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又叫做安静睡眠 (Quiet Sleep)。

有趣的是,一个人入睡之后, 先进入一期睡眠,继之出现二、三、四期睡眠,然后由深变浅依次回返。当返回到二期睡眠之后, 通常便出现快速眼动睡眠。然后又进入另一个睡眠周期, 由浅入深再由深变浅,间以快速眼动睡眠,如此往复。一夜有4~5个周期,每个周期大约90分钟,第一个周期长些,以后的周期变短。

每次快速眼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就一个人来说,第一次出现快速眼动后,一般持续5~10分钟,以后加长,最后一次可长达40分钟。

令人奇怪的是,当一个人进入快速眼动睡眠之后如果把他唤醒, 他会报告说正在做梦,而在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间如果把他唤醒,做梦的机会较少,因此人们认为快速眼动睡眠和做梦是有一定联系的。

有的研究者观察到, 有的被测试者常常诉说他们整夜都在做梦,而这些人恰巧都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醒来的。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诉说整夜都在做梦的人其实并不尽然,只是他们在做梦的时候醒来了, 对梦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因此形成了错觉。其实每个人都会在快速度眼动期间做梦,只是大多数人醒来后把梦的内容忘掉了,有的忘得一干二净,便以为根本未做梦,有的忘得不彻底尚能回忆起一些片断,次日可向别人诉说他夜里做了梦。

睡得少 心理健康和记忆力均受影响

而且缺觉还容易抑郁

睡眠不足容易让人头脑不清,这应该是多数人的直观感受。英国利兹大学早前发布的一项新研究则进一步指出,睡眠不足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以及记忆力。

为进一步分析失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利兹大学研究人员与一家公司合作开展大型调查,涉及1000多名英国成年人,年龄从18岁到80岁不等。研究人员让这些志愿者填写有关他们睡眠习惯、记忆力、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调查问卷,然后基于这些结果进行分析。

研究人员表示,从调查数据看,睡眠不足与心理健康下降以及日常记忆力变差都有较大联系,尤其对那些晚上睡眠时间经常少于5小时的人来说,这种联系更明显。例如,他们会忘记执行任务,想不起来事情发生的地方,或忘记去做计划好要做的事情。

参与这项研究的利兹大学学者安娜·韦霍尔说,此前许多睡眠研究都是基于实验室数据来分析,而这项研究则主要基于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睡眠规律的调查。很明显,那些睡眠不足的人生活质量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美国宾厄姆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睡眠不足的人容易陷入消极情绪并且难以自拔,进而焦虑、抑郁。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睡眠不足者为何难以忽视负面刺激,可能源于缺觉后认知资源减少。

睡得多 周末睡懒觉可能“伤心”

虽然说我们人类睡得少,睡得不好了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但如果你想着因为是周末,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那就错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这种习惯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周末作息比工作日每推迟一小时,风险增加11%。

研究人员调查了984名成人的作息,详细了解他们工作日和周末的就寝、起床时间。综合考虑调查对象每周睡眠时长以及是否失眠等情况后,研究人员发现,调查对象的“社交时差”每多一小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增加11%。所谓“社交时差”,是指假期社交活动和睡懒觉等行为导致睡眠模式失常和生物钟紊乱,反应与飞行时差相似。比如,调查对象工作日23时就寝、早7时起床,而周末变成24时入睡、早8时起床,就形成了一小时社交时差。先前研究显示,社交时差还关联情绪低落、困顿、乏力等。

研究牵头人西拉·福布什说:“医生经常告诉人们注意饮食和运动,但我认为,这项研究提供了额外的预防性策略,就是不仅要有充足睡眠,还得是规律性睡眠,最好一周的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就寝,同一时间起床。”


' q% \: S+ l& A$ x; i$ ]$ H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