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741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里文学社] “钻石”是怎样炼成的(12)

Rank: 4


第二章 青春伴侣 峥嵘岁月

01

新婚燕尔的父亲母亲,没有婚假,没有蜜月旅行,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时尚的浪漫,没有虚妄的梦幻;婚姻,从一开头,就落在平实的生活里,着上了灰白的泥土底色;日后任何的亮丽色彩涂抹、点缀在上面,都会显出格外的斑斓。

办完酒宴,父亲继续上学,未满17岁的母亲,做了人家的媳妇,婚前连父亲都还不认识;爷爷是见过的,在打嫁妆的时候,但没有交流;那样陌生的一家人,怎么相处呢?婆媳关系历来复杂,母亲和奶奶能克服这个难题吗?

“奶奶凶吗,您还那么小,怕吗?爷爷奶奶谁的性格更温和一些?好相处吗?”我直言相询,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抛向母亲;母亲则侧面作答还加上一个反问:“根本就没有在一堆堆(一起),早晨爬起来就出去(劳动)了,吃饭都在劳动食堂,晚上回家都睡觉了,哪有时间(在一起)?”

母亲说的劳动食堂,就是只管年富力强的全劳动力吃饭的食堂。爷爷奶奶都五十多岁,只能算半劳动力了,每五天从队里称一次米,回家自己做了吃;爷爷到魏家村村部集中做木工活,打农具、推车等,每天须自带半斤米。

本来,爷爷就很瞧不起自己的木匠行当,说木匠都是穷木匠。父亲自己喜欢在家折腾,爷爷兴致好时由着他,兴致不好了就批评:“好哒搞上哦!”就是没前途的事,搞什么搞?人家养儿子没有不想传授家业的,我的爷爷却是例外,三个儿子没有一个子承父业成为木工手艺人的,连人家的儿子铁了心要跟着他学的时候,都还是不愿误人子弟,告知以“木匠没学头”;因了师伯要学的心着实坚决,爷爷才有了唯一的一个徒弟,既是开山弟子,也是关门弟子。自己做了几十年木匠,人都干老了,不但没有发财过上好的生活,现在倒好,吃饭都得从家里带米,家里本来就缺粮,爷爷更加觉得木匠真是没干头。

尽管爷爷真心反对儿子们学木匠,父亲还是习得了一些小技艺,甚至还独自制作了一副别人定制的车架;大伯也可以自己做一些扬叉,扁担,拖谷耙子之类的小农具,我们家以后的各种小农具也都是父亲自己制作;只有叔叔参军了才没有机会与木工活结缘;可见耳濡目染比起口头的说教,作用要大得多。

父亲很快读完了已经过去多半的那一学期,在寒假到来之时,正式告别了学校;跟爷爷学不了手艺,只能当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小学三年级后就停学在家四年,自然已经早就拥有了不少本领,还学会了掌犁尾巴——耕田;从学生到农民,基本无缝对接,自自然然;入村做个劳动者,也是水到渠成之事。父亲说,五七年,差不多一直都在“用牛”——耕田耕地。

母亲和父亲,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参加不同的劳动,母亲不仅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

新社会里的村村社社,提倡,盛行互相支援,不带任何条件的无私的帮助。父亲也曾在村里的安排下,自己牵着大水牛,带着粮食和自己种的“老叶子”烟,步行几十里,去现在的梦溪镇的五福垸帮忙耕田,一去就是十多天。在那里,每天任务完成,还得自己放牛,不是当地乡亲看冷,而是不放心交给别人喂,怕牛吃不饱,第二天干活没力气,完不成任务;完成每天的劳动任务,是起码的,也是必须的。牛是农民的朋友,也是农民的宝贝,你用心待它,它才能用力帮你,这是天道,也是人道,所以,父亲总是把它喂得饱饱的,看得好好的。

出远门干活,家人无不关爱之至;父亲临行前,我大姑妈去找队里借五分钱,要为抽烟的父亲买包火柴,还是沾亲带故的队长铁面无私,硬是没肯;当然,父亲烟还是抽成了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抽烟的人还能让火柴逼戒?要真这样,倒不失为一件大好事呢。

我问: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母亲说,不知道,大概是在互助组里开始学的;因为抽烟的男人和给孩子喂奶的妇女一样,可以理所当然地去抽单烟休息休息,不会抽烟的人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多干活。很不公平吧?但它就是让谁都没话说——抽烟的和不抽烟的;父亲也认同这样的解释。

解放初期,经过长长战火岁月的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物质极度匮乏,科学技术落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先说一样:生口的要吃,生根的要肥,农民要发展农业,多打粮食,就离不开肥料的支持,但当时没有化肥,中国自己不能制造,也没有进口;在不要百姓一分钱,不要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干群们用集体的智慧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于是就有了许多特别的奇奇怪怪甚至不可思议的方法。比如说,拆墙砖甚至房屋来造肥,很符合家乡的一句俗语:“要生(铁)打破锅”。

想得到堰塘的水下,还藏着肥吗?把堰塘的水车干,再把底部的软泥一锹一锹挖起来,挑进田里,然后散开,就能肥田,长出一丘沉甸甸的稻子。
那些湿答答的泥巴,又沉又粘,挑起来很不容易,母亲总是和男劳力一样累在其中;怀着孩子的时候,也没有少干一天,倒是曾经被雨天的温情关爱过,令母亲终身难忘。

那天,鸡叫头遍,父亲和母亲就起床忙乎,父亲用当时最高效的农家运输工具——独木轮推车,收拾捆绑好一满车劈柴,车头绑上绳子,母亲手提父亲自己编织的一串竹篮,走在车前,将绳子背在肩上,帮推车的父亲拉车。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湖北省公安县南坪街上去卖,平时,父亲卖东西都是去东岳庙、石子滩、伍家岗等较近的地方;母亲又正怀着哥哥,本来也不用走这一趟的,但母亲出嫁前不是去南坪开会学习过吗?觉得自己行,没问题,信心满满的;再说,好不容易有一天属于自己的时间,更难得和父亲一起,夫妻双双把街上,加上有人拉车,父亲就会轻松许多。然而,母亲忘了开会的时候走的是单边,只去不回,只回不去;现在却是双边,当天去还要当天回;来回上百里,早晚两头摸黑,回到家里,人累得不行,母亲心里害怕了:明天还有必须要参加的劳动——挑泥巴,那么重的活,怎么“奈得何”?

想不到的是,一点迹象都没有,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干了底的堰塘又灌满了水。费了那么多人工,现在前功尽弃,换做平时,母亲一定会为白白浪费掉的辛劳而倍感遗憾,可这时,却是求之不得,心下窃喜;真是老天开恩,能干点轻松活缓上一天半天,这个坎就过了。

怀着哥哥的那一年,母亲说,挑了一个冬天的泥巴,孩子能好好的生下来,是运气,侥幸。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这样,队里总有轻松一些的活计需要人做,母亲只要示示弱,不那么要强,自己的肩头上是会少很多重负的,但也不是所有的妇女在样的年月,都能够像母亲那样捍卫住自己的尊严的,而吃苦耐劳正是母亲唯一的武器和策略。

所有这些,不过是父亲母亲辛苦人生路新起的点几个片段,也不过是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还没有完全打开的一个窗口。

(未完待续)

image.jpeg (316.06 KB, 下载次数: 371)

image.jpe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21-10-29 10:5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