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8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景呈现深圳美术40年辉煌成就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9-3-30 09: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展览现场,观众在邹明画作《巨擘入云天》 前。

▲展览现场代表深圳精神的潘鹤作品《开荒牛(雕塑)》(铸铜 1983年)格外引人注目

▲杨晓洋的新水墨创新之作《建设中的春茧体育馆》

▲ 关山月画作《绿色长城》(1974年 关山月美术馆收藏)

▲李振飞画作《春天的细雨》(布面油彩 2010年 深圳画院收藏)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文

驻京记者 张啸威/图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有2000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深圳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历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建市40年来,不仅在经济上创造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而且在艺术上,书写出气象万千的文化篇章。

3月29日,走进中国美术馆一楼大厅,层层叠叠扑面而来的簕杜鹃,跨越时空,将观众带入南海之滨这风云激荡的40年。作为深圳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进京展览,“打开的窗口是美丽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美术作品展”,以美术展览重温改革开放,全面回顾了深圳美术4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背后,从滨海渔村到“创新之城”“设计之都”的华丽转身,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绿洲”“美术高地”的跨越发展,彰显的正是改革开放的巨大能量。

以艺术之笔抒写“深圳故事”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著名艺术家董小明认为,“把握时代脉搏,艺术锐意创新”是深圳美术四十年发展的最大特点和成功之道,这也是此次展览选择作品的主要标准和指导思想。“东方风来满眼春”“开窗放入大江来”“笔墨当随时代”“红豆生南国”四大部分参展作品和文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景式地呈现了深圳美术4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拉开改革序幕的蛇口开山炮、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建设、见证前海五年巨变的“前海石”……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深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也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艺术家。作为主题展的“东方风来满眼春”展现的正是艺术家笔下的“深圳故事”。参展作品大多出自深圳艺术家之手,它们有的描绘从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有的塑造改革者、建设者形象,有的再现改革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既有大场景的铺叙,也有普通打工者生活细节的描写;既有历史瞬间的回眸,也有当下都市生存现状的捕捉。形象地呈现了这40年间深圳建设的一个个富有象征性的历史画面。

艺术家于长江、陈嵘、张跃历时三年多、合作完成的108米长卷《画说深圳》可以说是讲述“深圳故事”的经典之作,本次展览展出了作品的部分草图。于长江在展览现场回顾完成作品的过程,他说:“我第一次到深圳,就被那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感动了,在那里,我听到了很多建设者的动人故事,是开拓者的精神鼓舞了这幅画的创作。”

以珍贵藏品展现文化积淀

吴冠中、李可染、黄胄、陆俨少、华君武、关山月、谢稚柳……走进藏品展“开窗放入大江来”展区,现、当代中国画大家,这里几乎一网打尽。《中国美术报》主编王平感叹说,可能除了中国美术馆,在全国很难找到第二个城市能像深圳这样如此全面而系统地收藏中国现、当代水墨画。

据了解,本次展览的藏品展部分集中了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关山月美术馆等深圳各大美术机构的重要藏品。其中很多作品是特区创立以来,国内外著名画家为深圳以及在深圳创作的美术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历程,亦体现了全国美术界为特区文化建设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重要的是,从这些作品来看,深圳已经成谱系地收藏了新中国美术史上一些重要的中国画流派及其代表性大家的作品,这无疑体现了年轻的深圳超前的眼光和开阔的学术视野。

以创新思想引领时代潮流

从抽象到具象,从绘画到雕塑,从国内到海外,创新展“笔墨当随时代”是本次展览中作品形式、风格最丰富的部分。其中既有在全国性重要美术展览和在国外展览中令人瞩目的佳作,也有当代中国美术革新课题“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的优秀作品;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下催生的水墨、版画、水彩、雕塑、油画……以及跨界的、新媒体作品,也有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传统绘画佳作;有大芬、观澜等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孕育的美术原创作品;也有在“设计之都”的创新氛围中产生的平面设计经典海报……这些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圳美术在当代中国美术发展中,践行创造性转换的理念的发展成果,也展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和精神面貌。

艺术家杨晓洋的作品《建设中的春茧体育馆》正是一件新水墨的创新之作,艺术家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是“都市水墨”课题的最早提出者,深圳艺术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我在大运会春茧体育馆建设过程中看到正在搭建的钢结构有一种特别的美感,所以用新水墨的形式把它画了出来。

以历史文献回溯发展历程

沿着中国美术馆展厅的外廊走过,进入展览的第四部分“红豆生南国”。从深圳美术大事记到各大艺术场馆介绍,这一部分以文献形式展出,图文并茂地介绍深圳美术事业发展历程和整体状况,陈列特区美术事业建设初期的珍贵文献。其中,那一封封泛黄的信笺尤为引人注目。

改革开放之初,作为“文化窗口”,深圳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充当了中国美术界连接港澳与海外的桥梁,积极推动海内外的艺术交流,一批老艺术家相继在这里举办展览,甚至居住在深圳创作作品,留下了他们暮年的艺术旅痕。这些艺术名家与深圳的点滴故事,也留在了一封封南来北往的书信当中。本次展览展出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蒋兆和、赖少其、吴冠中、黄冑、邵宇、陆俨少、宋文治、唐云等众多名家与深圳往来的历史信札等文献,这些充满了历史温度的信札首次进京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就是持续举办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事件和品牌活动及无数与之交往的艺术家共同建构的。透过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重大美术事件及美术场馆建设的相关文献,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重要艺术家与深圳艺术机构的书信往来,观众既可以看到深圳美术事业创新发展的足迹,也可以看到美术菁英与深圳的书画情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