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436|回复: 1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村社区有一批最美“主力军”、最拼“突击队”、最暖...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0-3-26 14: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枪声打响的第一刻起,罗湖区翠竹街道新村社区就涌现出一群可爱的人,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守卫着这片家园。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有60后,也有90后。穿上义工服,他们“无所不能”,脱下“战袍”,他们也是普通人。会累、会痛,但笑容始终灿烂。
最美“主力军”——社区工作者
他们是社区工作者,是与这个社区朝夕相处的“知心人”。
“我是社区书记,要带着大家向前冲!”接到疫情防控工作通知的第一时间,社区党委书记丘宇峰带领社区迅速做出响应,带领社区党委挥好疫情防控“指挥棒”,组建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分工协作,实时更新社区疫情动态。在他的带领下,全体社区工作人员日夜兼程地奔赴在工作岗位上。
又是一个工作到凌晨的夜晚,社区党委副书记梁琴脱下眼镜揉了揉有些红肿的双眼,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她就担负起整个辖区返深人员情况登记、大数据排查及疫情防控物资管理等协调工作。每天既要审核报送数据,又要上门宣传服务,她的身影却总是那么矫健,没有一丝怨言。
“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就和我说!”她总是热情的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尽自己所能积极为社区、下沉干部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新村社区结合实际探索出城中村铁马护栏全围合式防范,“四道防线”细化排查管理,“线上+线下”织密防控网,“3+2”凝聚防控合力等抗疫经验,效果显著。
“宝宝乖,爸爸工作完就回去陪你。”在网格员的办公室里,一位新晋奶爸正和他的孩子视频,因为工作需要他已经很多天晚上10点后才回家,回到家宝宝已经熟睡,第二天一大早在宝宝还没醒的时候又要去工作,因此只能晚上和家人视频。
和这位新晋奶爸一样,还有许多像他一样为了工作没法照顾家庭孩子的工作人员。他们每天白天开展“扫楼”工作,下班还要继续用电话“敲门”,通过“分类式”登记、“分片式”查验、“过筛式”询问,确保每个住户的信息都核实无误。“日行三万步,爬楼上百层”是他们工作最真实的写照。一天的奔波结束之后还要坐在电脑前耐心整理白天的数据,对疫情高发地区返深人员、隔离人员情况等大量数据信息,分类汇总做好台账,提供精准数据。居家隔离监督服务小组还需提供体温检测、送餐、清理垃圾、代购生活用品等无接触服务。复工复产组还需指导企业按照要求复工,对复工企业定期复查等。
他们是新村社区这场战役的最美“主力军”!
最拼“突击队”——社区下沉干部
“若有战,召必回!”他们是注入这个社区的“新鲜血液”,来自市、区、街道不同的部门,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下沉战士”。疫情防控通知下发后,他们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社区一线防控工作,化身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在社区党委的安排下,他们很快适应新角色,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全力以赴奔波在抗疫一线。他们积极协助社区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全员排查,逐户上门核查、登记湖北籍等五类人员信息,协助做好小区100%围合封闭式管理。对老弱孤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特困人员等弱势群体重点关注和服务。对居民出现的紧张、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积极疏导。他们夜以继日、辛勤工作,换来社区居民的平安、健康,展现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本色,组成了一支“前线突击队”。
“对不起,您不是这个社区的不能进去,谢谢您的理解。”这似乎是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除了跟网格员通过电话、入户方式掌握住户信息外,他们还需要在辖区重要路口检查点、小区疫情监测点驻守,核实进入居民的信息、帮助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深i您—自主申报”、“i深圳”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自主申报个人信息,协助做好社区门口的一切服务工作。
“我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了,干嘛还要登记?”
“我就进去买个药,通融一下。”
“你好,我不认识字,不记得身份证号了。”
在社区门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既有年过古稀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有年幼的孩童;有本村村民,也有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同胞。面对各种复杂人群,面对群众的各种不理解,他们从未急眼,总是微笑着耐心解释。因为他们始终铭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站在党员先锋岗的工作职责,深知作为最基层工作人员高效又暖心的服务有多重要。他们站在人群中,看着胸前闪闪发亮的党徽,一面分组登记,有效疏解进口人员,一面主动迎上前去答疑解惑,耐心地讲解操作流程,帮助年迈的老人办理通行证。坚持外来人员不得入内原则的同时,主动帮助不是本社区又急需药品的老人去药店买药,推荐外来买菜人员使用叮咚、钱大妈等APP买菜。帮助不记得信息的老人联系家人,打房东电话进行确认。
“大爷,您别着急,这是您想买的菜。”下沉工作人员拎着菜向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走去,对面传来大爷开心的笑声。这就是他们的日常,每每一忙就是一整天,顾不上喝水,顾不上休息,从早到晚,无论风吹雨打,无论是否周末,都认真地坚守在社区的每个小区门前。他们不仅工作尽心尽责,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互帮互助,共克时艰,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居民纷纷为他们点赞。
他们是新村社区这场战役的最拼“突击队”!
最暖“爱心团”——居民企业家
他们是这个社区里普普通通的居民,疫情发生以来,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社区的抗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请问我可以像你们一样做义工吗?我也想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年近花甲的阿姨向社区工作人员询问道。
“这些奶茶送给你们,谢谢你们啦!”一个小妹妹提着十杯奶茶送给驻守门口的工作人员。
“辛苦你们啦!赶紧吃点儿水果吧!”满脸笑容的大哥捧着一箱苹果送给值守的保安。
“你们工作太累了,要保重身体啊,饿了先拿泡面和面包充饥。”超市老板抱着几箱泡面和新出炉的面包送给正在深夜加班的工作人员。
还有罗湖蓝海村镇银行等众多热心企业陆续向社区捐赠食品、酒精等物资。疫情发生以来不断有各种企业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好心人士为社区捐资捐物,每当询问姓名时,他们却总是笑着摆摆手,匆匆离去。疫情面前,爱心映红了新村社区。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居民都积极配合社区做好信息登记,“三小企业”也按照规定要求复工复产,每个人都在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持着社区抗疫工作。
他们是新村社区这场战役的最暖“爱心团”!
他们是社区工作者、是下沉干部、是居民企业家,更是守护着新村社区的战士。他们平凡而伟大,柔弱而刚强,是一道道微光,却发出灿烂的光芒,点亮新村社区夜的星空。
+ k. T0 J  Y! Y: H  o*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

2
发表于 2020-4-11 10:19

从《空林积雨图》看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的笔墨特点

  原标题:淡墨轻岚 雨雾氤氲——《空林积雨图》赏析
- R) S3 V1 A7 [2 Z' v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82岁(虚83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好友,父亲沈恒吉,是杜琼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后来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痴迷吴镇,后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麻辣小海鲜技术配方培训先尝后学包教包会『电话微信13733587625』。0 \) v" ]; z" C6 L$ \' m5 b( D
空林积雨图 沈周
2 Z7 d: }  ]# I) K7 ~8 O  《空林积雨图》, 墨笔纸本,高21.7厘米,宽2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作左上方自题五言律诗两首,其一,“茅檐何日霁,溜响漫沉沉,气郁惟添睡,愁多亦怕吟。积润变鸣琴。安得东轩月,皓然当我襟”。其二,“久雨阴连结,青天安在哉?大由云所子,浩及水为蒥。群叶无情尽,木花借湿开。寂然泥沼地,苦忆旧人来。”末题款:“乙未九月积雨作雨闷二首,复作此景书之,是日忽晴,吾意彼苍亦闻颠崖赤子私讽之语而见悯耶?念七日周。”钤“启南”一印。右上方有吴宽题记一则,钤“胸中天地”一印。又钤鉴藏印 “安仪周家珍藏”“愚生印”二印,从藏印知此图曾为清初安岐收藏。
' w6 K* `# F# q/ T, K' \  从自题悉知此画作于成化乙未(1475年),当时沈周49岁。此图记录了画家在积雨郁结之日,先感久雨之情景吟诗两首,后作画以附此景,图文相应,图像将诗意传达得更为清晰。本幅作品构图简省,形式上将重墨、主体物集中控制在画面底部三分之一内,使观者心生雨稠沉闷之感。透过弧形坡石间的气口看到缓缓流淌的溪水,麻辣小海鲜配方『电话微信13733587625』,屋舍建于溪旁,隐于林间,水雾缭绕弥散远方,与远景融为一体,在沉郁之外,顿增了画面的湿润生气。在意境上,方寸之间引人遐思。時间上九月二十七日,乃逾仲秋,山林中已是凉意丛生,叶落纷纷,道路泥泽,加之久雨人静,思念旧人,怎不生闷意?故吴宽题“有闵雨之意”之句。在笔墨上,粗笔皴擦中淡墨轻岚,稚拙处窥得巧妙。天地一片氤氲,万物霎时醇化。中锋秃笔,笔力挺健,墨色滋润,使画面湿气欲滴,山林、小溪、屋舍尽笼罩在雨雾之中,坡石似被久雨浸淫,营造出一种苍茫、寂寥之感。* Q' z: `1 Q2 S
  整体观之,此作诗、书、画兼美,诚为石田笔下文人画之佳作。寄雨抒怀,麻辣小海鲜麻辣醉蟹钳『电话微信13733587625』,余味不尽。
" V% B& _/ c3 {1 d+ Y$ y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马宝霞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