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在两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将脚抬到一定高度后迈步,一种是跨越门槛,另一种是迈上台阶。不跨越门槛、不迈上台阶就要止步,否则就会被门槛、台阶绊倒。然而,尽管跨过门槛和上台阶都需要抬脚,但是在迈步落脚后却会产生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门槛内外的落脚点与起脚点通常处在同一水平面;而迈台阶则是拾级而上、步步登高。
# w$ v/ m! u! w" H* x6 d1 Y由此想到人才培育的问题。“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当前, 在重视人才培育的时代背景下,在“用才”上却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垒“门槛”,一种是修“台阶”。垒“门槛”,是指育而不用,将培养人才的标准定得很高、培训抓得很严,过后却将所学搁置不用,使其依旧在同一水平线上循环往复,原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没有发挥所训所学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没有对单位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修“台阶”,则是指育而用之,就好比将台阶层层垫高,抬脚虽然费力,但落脚点却能比起脚点进一步、高一截、升一档,意味着不断开辟新境界、攀登新高峰。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为筑牢发展根基,建强人才队伍,必须做好识才、育才、聚才和用才工作。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要求提出,以往“重使用、轻培养”等急功近利做法得到了根本性扭转。但是,在克服“用人”而不“育人”问题的同时,也应避免“育才”却不“用才”,要敢为事业用人才,在人才建设上实现“上台阶”。 敢为事业用人才,考验的是眼光和担当。“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行不至,反受其殃”。迈步新征程,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面对船到中流、不进则退的考验,要实现“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依靠人才队伍的强力担当。这就要求我们敢于、善于打开用人的思路,积极应对新情况,主动探索新方法,把人才资源盘活,统筹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关系,推动单位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人才建设上要达到“上台阶”的理想效果,需要盯紧抓实两个环节:一是培养人才立足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培养标准不能搞博人眼球、脱离实际的“花架子”;二是要以担当之勇和科学之智,鼓励人才学以致用,引导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发展,在发展中解决现有问题和随着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
" W4 r, i- f( I- K1 H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