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2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近日,2025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记者获悉,今年,深圳将推动市康宁医院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港大深圳医院二期、市第三儿童医院等15个项目,开业投用市二医院大鹏医院、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等9个项目,新增社康机构30家以上,社康机构总数达到1000家。 去年,深圳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扩容,区域布局也更加均衡,新建成、新开业的医院大多在原特区外。深圳市二医院龙华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市儿童医院龙华院区、市新华医院等8个项目开业运营,深圳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等13个项目建成,新增全科医师1468名、社康机构44家,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达47.5%。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深圳医改经验在国家卫生健康新闻发布会上宣传推广,降低药品和耗材成本,调整中医、手术等917项体现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价格。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之一,深圳牵头推动深圳都市圈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双圈九市”组建58个特色临床专科联盟;试点落地1家外商独资整形外科医院;深圳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在香港设立办事处,10个省市地区的30余家医院申报“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深港两地救护车实现“1分钟快速通关、1小时转运到院”;新增“港澳药械通”适用医疗机构6家、药械24种,新增“长者医疗券”适用医疗机构3家,累计服务长者9.57万人次。 今年,深圳支持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执行好“十大功能定位”,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试点打造高水平市属医院集团。引进2家外商独资医院,建成20家以上国际医疗服务试点医疗机构、50个以上国际化社康机构或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联合前海管理局出台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建设方案,实现12家以上港澳及国际化医疗机构落地前海。 同时,建好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启动跨境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在2-3家高水平医院探索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新机制试点;精准引进20个以上高层次医学团队,遴选首批50名“三名工程大PI”专家。今年继续支持多元化办托,年内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9个,托位总数达到10.8万个;实施听力维护、失能老人健康服务、痴呆防治等6大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